流量是把顶级放大镜,能放大才华,也能把欲望照得一清二楚。
8月22日,国务院会议直接把“惩治乱象网红”摆上桌面,点名的名单里就有东北雨姐、小杨哥。顶流们靠一条条视频冲上云霄,转身却在假货、低俗、诱导那条线上试探来试探去。:国家出手,这些“小丑式流量”还能蹦跶多久?
先说“嘎子”谢孟伟。9月10日晚上,他穿着带明显警用标志的衣服开直播,一边和粉丝互动,一边卖一款“充电+WiFi”的电子产品。镜头前,他反问质疑者:“我能穿这身衣服?要政审的。”还甩了一句脏话,说别人蹭他流量。画面一出,弹幕瞬间炸锅。到了9月13日,他“认怂”发视频:说有人用AI恶搞、P图诋毁警察,自己也有主要责任,不该穿这类服装直播,向人民警察道歉。可风波没那么好平,9月17日,云南耿马县警方通报:谢某某拍戏休息期间身着带明显警用标志服装直播带货,被处以行政拘留7日。接着到19日,快手账号被封,抖音也紧随其后。童年“嘎子”的光环,在这几天里彻底碎成渣。
其实谢孟伟这一路,从《小兵张嘎》出圈,到转型做短视频、开直播带货,本是老戏骨的新尝试。只可惜,规红线一旦踩了,谁的“童年滤镜”也救不了现实的封禁。
镜头再切到“三只羊”。去年9月,小杨哥把一款号称“香港高端月饼”的“香港美诚”猛夸,直播间还请来曾志伟和儿媳王敏弈助阵,嘴上说“在香港要卖200多”。懂行网友当场拆台:香港本地根本没听说过。随后监管跟进调查,自9月21日起,“三只羊”账号被强制停播。直到今年3月23日,相关部门通报:三只羊公司已足额缴纳罚没款6894.95万元,对涉案产品累计赔付2777.85万元;评估后认定其整改到位,具备恢复经营条件。但他们没急着回直播,4月8日先悄悄上线“小杨甄选”APP,收99元年费,主打“自营+不够包退差额”。到了9月15日晚,乔妹、老K、嘴哥等主播又“悄咪咪”复播,像是探路:能播,但要戴着“紧箍咒”播。
东北雨姐的瓜则更“糊口”。她起家是朴实农村人设,拍田间地头,到今年1月粉丝还两千多万。可名气越大,诱惑越多。打假人“大娃”今年爆她直播卖的“红薯粉”其实是木薯淀粉。双方后来还爆发线下冲突,一方称“上门维权被打”,另一方回说“冒充粉丝偷录引纠纷”,各执一词。但真相靠检测说话。10月12日本溪县市监通报:样品未检出红薯源性,检出木薯源性,拟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共计165万元。当晚公司发致歉声明。10月21日,她抖音账号被禁言。本溪满族自治县网信办回应:账号封至今年10月,整改到位后可恢复正常发布。换句话说,牌还在,打法得变。
还有“中老年收割机”秀才。这位靠“体制内穿搭+撩发挑眉”拿下1200万姐姐粉的中年男,2023年5月被一位62岁阿姨实名举报:称其以分红为诱饵,通过线上打赏线下分红骗走51万。警方调查未发现违法犯罪,双方后来和解。可到9月,秀才账号被封,平台给的理由是违反“社区自律公约”。知情人称涉及“诱导打赏”和涉税问题,且有检举税务违法行为的受理回执流出。网友一边唏嘘,一边调侃:“我七大姑八大姨的养老金算是保住了。”
这一连串风波里,回应和反应同样刺眼:有人强硬回怼,再转头道歉;有人“罚没两套拳法一起上”,才捡回复播资格;有人“人设崩塌”后沉寂至今。网友看戏之余越来越精,识别“假港货”“假红薯”不手软,监管也不再只靠平台自律,直接上通报、上处罚,直播电商戴上“紧箍咒”,该勒的勒得紧。
娱乐圈类似翻车的例子不少:当年有人代言“XX保健品”翻车、有人带货“祖传神油”被查,套路万变不离其宗——夸大、造势、薅粉。时代不同的是,如今的网民会验真、会维权,监管也更追责。
说句掏心窝的话:我们爱看热闹,但更希望见到的是专业、克制、可信。带货不是原罪,低俗和欺诈才是。给每个犯错的人留一条“认错改正”的路,也是为了让行业回到正常秩序。至于谁能在新规矩下活下来、活得好,答案不在话术,而在良心。中秋将至,月饼可以甜,话别太甜;镜头可以亮,别照花了眼。等着看吧,整改后的他们,能不能真把“紧箍咒”戴成“护身符”。